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报道了六篇医学领域的新闻,涵盖了血管畸形模型建立、心脏性猝死风险、心肌细胞再生、药物疗效评估、糖尿病治疗新途径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韦教授当选为第二届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北京大学王凯团队建立iPSC衍生血管畸形新模型,助力AI驱动的药物筛选。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高效的静脉内皮细胞分化方案,利用携带TIE2-L914F杂合突变的iPSC衍生的iVEC复现了静脉畸形的病理特征,并利用AI辅助的药物预测结合Drug-seq,发现了一种能有效改善血管畸形表型的药物。
关键观点2: 长期血压波动大的中年人心脏性猝死风险高。
一项研究分析了23499位参与者的数据,发现收缩压波动每增加1 mmHg,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3%。与血压最稳定者相比,血压波动最大的人心原性猝死的风险要高出40%~70%。
关键观点3: 研究发现衰竭心脏的心肌细胞仍有再生潜能。
一项研究证实,在特定的条件下,如使用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发生响应的患者,衰竭心脏的心肌细胞更新速率可以显著升高。
关键观点4: 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在ACS患者支架术后的早期降级与持续12个月的DAPT相比,不会增加缺血风险,且减少了主要出血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与持续12个月的DAPT相比,早期降级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MACCE事件和BARC 3或5级出血风险均有所降低。
关键观点5: 中药虎杖中提取的多糖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对抗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一种从虎杖中提取的多糖PCPs-I,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缓解T2D症状。这为T2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观点6: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韦教授当选为第二届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韦教授在心律领域具有显著贡献,成功当选为该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文章预览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沟通交流群 0 1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王凯团队建立iPSC衍生血管畸形新模型,助力AI驱动的药物筛选 2024年11月21日,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王凯研究员和孔炜教授 ,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王茜研究 员 以及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的谢正伟研究员团队 合作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上发表题为“ Generation of iPSC-derived human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 for the modeling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nd drug discovery ”的研究论文, 开发了一种高效的静脉内皮细胞(iVEC)分化方案,进一步利用携带TIE2-L914F杂合突变的iPSC衍生的iVEC复现了静脉畸形的病理特征,利用AI辅助的药物预测结合Drug-seq,发现FDA批准原本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博舒替尼(Bosutinib),能有效地改善血管畸形的表型,具有临床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