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从23岁到29岁,赵志磊几乎整个人都醉心于研究咬人的蚊子。“……脑子里一直在思考正在研究的问题,尽一切努力去获得新的进展,我不止一次梦到我正在研究的课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坦言自己比较喜欢那种独树一帜的研究:从一种拥有某项神奇能力的生物出发,然后揭示出比较普适的规律。 蚊子就是其中一种,“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嗅觉”。终于在2022年5月,30岁的赵志磊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阐述蚊子在寻找宿主(人类)时的大脑活动。这项研究,科学地回答了“蚊子为什么专咬我”这个让许多人挠破头的疑问。 如今,赵志磊已赴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博士后课题不再是蚊子,而是转向鹦鹉。这有点冒险,但他内心坚定:“如果我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