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有机材料由于其结构通用性和溶液可加工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荷传输层。然而,它们的低表面能通常导致薄膜与钙钛矿溶液接触时的润湿性不理想,这限制了光伏器件的界面性能。虽然溶剂后处理偶尔可以调节有机膜的润湿行为,但固液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鉴于此,2024年8月8日 厦门大学杨丽 于JACS刊发溶剂激活的聚合物构型转化提高钙钛矿光伏电池的界面可靠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溶剂与传统聚合物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的润湿性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的证据,并揭示了溶剂的汉森溶解度参数(HSPs)在润湿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通过形貌破坏机制提高了PTAA的润湿性,但对界面电荷收集和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适宜HSP值的2-甲氧基乙醇(2-Me)则能诱导PTAA构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