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普中国

科学家用AI翻译动物对话,发现人类语言并不独特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1-08 15: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动物语言研究方面的应用,包括鲸类语言研究、动物情绪识别等。同时讨论了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应用前景和潜在风险,以及普通人参与动物研究的方式和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智能正在帮助我们实现与动物的交流梦想。

随着对动物的研究逐渐深入,人类语言并非变得那么独特,通过大语言模型,我们有了破译动物语言的工具。虽然还存在很多难点和挑战,但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

关键观点2: 动物语言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引导野生动物的行为,还能对畜牧业生产有所助力。对于爱宠人士来说,了解宠物的诉求可以更加体贴地关爱宠物。此外,动物语言研究还有可能从进化和生理机制方面为人类语言的产生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观点3: 当前动物语言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数据获取。

尽管设备小型化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研究者能够记录更多的动物行为数据,但获取足够多的数据仍然是一个问题。此外,由于动物和人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实现无障碍交流可能永远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关键观点4: 人工智能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不仅限于语言破译。

还包括动物情绪识别、疾病检测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公民科学家,参与动物研究,这不仅有助于科学研究,还能提升公众的科普知识和科学方法。


文章预览

人类一直期盼能与动物进行交流,如今 AI 正在帮助我们完成这一愿望。从鲸类的复杂社交语言到家畜的情绪表达,在破译动物语言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I 正凸显其作用。随着对动物的研究更加深入,我们也发现人类语言并非那样独特。更具实际意义的是,这类研究并没有过高的门槛——或许在未来,与宠物直接对话,用的就是你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电影《飞屋环游记》中,一只名叫逗逗 (Dug) 的狗戴着一个神奇项圈,它能将狗狗的叫声翻译成流利的人类语言。在现实世界中,非常训练有素的狗可以被教会按按钮,以回应人类语言来执行简单的命令,如“出去”、“散步”和“玩儿”。 与动物进行交流,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197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劳伦兹 (Konrad Lorenz) 曾就该问题撰写《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后成为领域内经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