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案件的频发问题,以及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的堵点。文章提到了外卖员、快递员等劳动者在面临疾病、工伤时权益受损的情况,以及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保缴纳压力大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的指导性案例,我国也正在探索填补立法空白并压实平台责任。文章旨在引起社会对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的关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频发
近年来,涉及新就业形态的民事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外卖员、快递员等劳动者在面临疾病、工伤时权益受损的情况较为普遍。
关键观点2: 劳动关系认定难和社保缴纳压力大
由于新就业群体的劳动关系认定存在困难,社保缴纳压力较大。平台企业利用层层转包规避缴纳社保,使得劳动者在社保缴纳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关键观点3: 最高法发布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的指导性案例,对劳动关系认定做出了回应,这将对法律从业者提供参照,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将更加周全。
关键观点4: 填补立法空白和压实平台责任
专家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调整,创新设计劳动保障机制,并让平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修订完善劳动法及社会保险法,开展试点工作,制定“责任清单”引导企业提升法律意识等。
文章预览
*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2期内容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案件频发。 2024 年 1 至 11 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就有约 8 万件。 外卖员、快递员等劳动者一旦遇到疾病、工伤,很容易处于权益受损的不利局面,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堵点亟须打通。 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保缴纳压力大 早上8点出发,晚上10点左右回家休息,这是沈阳外卖骑手沈聪日常的工作节奏。沈聪认识不少同行,大家的日程相似:抓住三餐时间高峰期,每单收入3至8元不等。不少人为了多赚钱,会继续在夜宵时段跑两三个小时。工作强度大、时间赶,交通事故不时发生,意外伤害风险大,然而一旦发生事故,骑手的权益保障却是难题。 外卖员风雨无阻送餐 王翔 摄 江苏省一名快递员表示,快递公司把一片区域包给第三方公司,甚至多层转包,业内将这种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