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妈妈
丁香妈妈是丁香医生旗下的母婴科普平台。医学硕士二宝妈,每天分享科学靠谱的育儿知识。科学育儿,更是轻松育儿。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丁香妈妈

警惕我们的这种「关心」,正在消耗孩子

丁香妈妈  · 公众号  · 育儿  · 2025-02-22 20:5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陷入「反复提醒」的困境,以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文章指出,反复提醒会消耗孩子内驱力,导致育儿无力。文章还提供了避免反复提醒的方法,包括事前提醒、事中行动、时间宽松时的习惯养成等。最后,文章强调了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耐心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反复提醒」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沟通。

心理学者指出,频繁催促、情感操控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感,当孩子感到被评判、被监视时,难以对自己产生信心,会处于紧张的亲子关系中。

关键观点2: 「反复提醒」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及处理事情的能力。

注意资源理论认为,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外界的干扰会竞争这些资源,导致孩子无法专注于当前任务。

关键观点3: 长期「反复提醒」会消耗孩子内驱力,导致育儿无力。

当孩子习惯于依赖外部压力完成任务时,会削弱其内驱力,形成「等人催」的行为模式。这种反复提醒削弱了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关键观点4: 避免「反复提醒」的方法包括事前提醒、事中行动以及控制提醒次数和频率。

家长可以尝试提前和孩子沟通规则和要求,进行提醒。在事情发生时,直接行动,不再反复提醒。事后与孩子回顾总结。同时,控制提醒的次数和频率,尽量在必要时刻进行提醒。

关键观点5: 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耐心,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下成长。

童年困境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必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节奏成长,家长应放手让孩子慢慢成长。


文章预览

孩子的生活、成长离不开我们的事事关心,各种提醒。 比如: 早上,我们要给孩子做好早餐,上学准备,还要不断提醒他们,快点吃饭、快点穿鞋、穿衣服,书包拿好,要不迟到了...... 晚上,我们又要不断提醒孩子该上床睡觉了,赶紧收拾玩具,该刷牙了,快上床啦,要不明天起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有变更好,我们需要操心的事情却越来越多,提醒越来越频繁。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我们需要警惕,在育儿里,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很容易陷入「反复提醒」中,而「反复提醒」会慢慢消耗孩子内驱力,让我们育儿越来越无力。 今天我们邀请儿童心理学老师,也是两个男孩妈妈——苏静老师和我们详细说说。 日常我们对孩子的「好意关心」 很容易变成「反复提醒」 当孩子们还小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生活节奏,很多事情都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