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三十年来从上海回家的火车经历。从乘坐绿皮火车,经过上海西站和上海南站,到如今乘坐高铁回家的发展历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上海西站和绿皮火车的时代背景
文章提到作者在毕业前经常乘坐的火车是从普陀真如的上海西站出发的绿皮火车,这些火车速度慢,没有空调,卫生条件差。
关键观点2: 上海南站的建立和发展
文章描述了上海南站的设计特点,包括其建筑设计方是法国AREP公司,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随着高铁的发展,该站逐渐升级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关键观点3: 高铁带来的变革
文章提到了高铁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使回家变得更加容易和迅速。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铁路的巨大发展。
关键观点4: 家乡高铁开通带来的便利
作者描述了家乡高铁开通后回家的时间缩短到只需要六个半小时,这反映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观点5: 三十年回家路的感慨
文章最后总结了作者三十年来回家的感受,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文章预览
1995年秋天来上海读书,1998年毕业前经常坐火车的地方是普陀真如的上海西站。 当年上海铁道学院就在西站不远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火车主要是绿皮火车,火车运行速度慢,没有空调,卫生条件很差。 那时去南昌最好的火车是有空调夕发朝至的游7/8,不过票价是绿皮车的一倍有余。 2006年7月1日,上海南站正式运营。上海往南方的很多火车都在南站发车。 上海南站的建筑设计方为法国AREP公司,从外观看上海南站好似一个飞碟,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高47米,圆顶直径270米。 2006年以后回家经常来南站坐苏州到赣州的火车回家。早期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家。 但是这趟车非常难买到票,尤其是春运期间。返程的票尤其难买。 所以有些年买不到票的时候就开车回家。但开1030公里,需要13个小时,非常辛苦。 2010年7月1日,上海虹桥高铁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