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沈飞六代机的试飞进展和座舱盖的相关技术。沈飞六代机已经转入常规试飞阶段,并首次曝光了‘气泡式座舱盖’。与成飞六代机的座舱盖布局不同,沈飞六代机采用串列双座布局。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座舱盖的主要功能、五代战机座舱盖的技术特点以及六代机座舱盖研制涉及的多项技术,包括大型整体透明件结构设计、座舱盖隐身设计、复杂曲面外形光学性能设计等。最后强调,六代机座舱盖的研制水平可反映一个国家的航空技术与工业制造水平,而中国在该领域已处于世界顶尖地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沈飞六代机试飞进展
沈飞六代机已经转入常规试飞阶段,并对外界展示了大量高清图像。
关键观点2: 座舱盖首次曝光与成飞六代机的差异
沈飞六代机的‘气泡式座舱盖’尺寸巨大,设计极具流线型,采用串列双座布局,与成飞六代机的并列双座布局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观点3: 座舱盖的功能与要求
座舱盖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飞行员,并与机身座舱段构成密封座舱。六代机座舱盖在抗鸟撞、隐身技术、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关键观点4: 五代战机座舱盖的技术特点
五代战机采用了更先进的一体化座舱盖,提高了隐身性能。但俄罗斯苏-57仍采用分体式座舱盖,显示其在该技术上进展有限。
关键观点5: 六代机座舱盖的研制技术
六代机座舱盖的研制涉及大型整体透明件结构设计、座舱盖隐身设计、复杂曲面外形光学性能设计等多项技术。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顶尖地位。
文章预览
据美国“驱动”网站“战争地带”专栏报道,沈飞六代机已经转入常规试飞阶段,频繁试飞为外界提供了大量高清图像。该机的“气泡式座舱盖”也首次曝光,这款座舱盖尺寸巨大,设计极具流线型,采用串列双座布局,与并列双座布局为主的成飞六代机形成鲜明对比。 在以前,双座战斗机选择并列布局,通常是较为注重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例如美国的A-6“入侵者”、F-111“土豚”;苏俄的苏-24“击剑手”、苏-34“鸭嘴兽”等均是如此。不过,有军事专家指出,成飞六代机采用并列双座,除了侧重于对地对海打击,更多的是重视远程全能打击的任务,任务拓展性极高,与以往的战斗机概念完全不同。 沈飞六代机采用串列布局的原因,除了对空面打击和远程全能打击不像成飞六代机那么突出以外,估计还与该机更强调制空作战有关,任务需求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