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AI重构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正在经历深度重构。文章主要讨论了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发展的论坛内容,包括教授们的观点、新型校企合作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文章指出,传统学科需要革命自救,结合人工智能思维构建未来;学生需自主设计学习路径,教师充当思维教练;新型校企合作打造超级AI试验场;跨学科融合解决人才缺口问题。文章还讨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校教育模式正在经历AI的深度重构。
文章讨论了AI给高校教育带来的变革,包括传统学科的革命自救、学生的自主设计学习路径、新型校企合作和跨学科融合等议题。
关键观点2: 教授们对AI在教育中的应用提出观点。
文章引用了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俞勇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等人的观点,强调传统学科需与人工智能结合,重新构建未来教育。
关键观点3: 新型校企合作打造“超级AI试验场”。
文章讨论了新型校企合作在AI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市场、工程化能力和产业协同效率与人才培养深度结合。
关键观点4: 跨学科融合解决AI人才缺口问题。
文章指出,随着AI for Science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跨学科融合成为解决AI人才缺口问题的关键,需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AI算法的复合型人才。
文章预览
高校教授激辩AI重构教育 作者/ IT时报记者 林斐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面对AI的颠覆性冲击,高校教育模式正经历深度重构。 2月21日,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以下简称GDC)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ACM班创始人俞勇率先“开炮”,“当大模型能瞬间生成标准答案时,教师若仍执着于知识灌输,无异于刻舟求剑”。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也强调,传统学科需要“革命自救”,不再循规蹈矩地按课本教学,而是要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构建未来。 论坛上,“新一代人工智能实战型人才培养系列教程”一期成果正式发布,二期项目同步启动。 用AI写作业? 可以,但必须体现AI协同深度 “英语系的同事告诉我一件事情,去年开始同学交上来的作业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