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广东、海南沿海多个城市出现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现象。赤潮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导致的自然现象,主要影响鱼类养殖和人类皮肤健康。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形成与消退与气候变化、洋流变化及近岸营养盐输入有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赤潮现象频发
广东多个沿海城市及海南海口出现赤潮现象,球形棕囊藻大量繁殖是主要原因。
关键观点2: 球形棕囊藻赤潮的特点
球形棕囊藻赤潮属于自然生态现象,对人类没有直接危害,但可能影响鱼类养殖,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可能引起不适。
关键观点3: 赤潮的监测与应对
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巡查和监测,启动应急响应,但目前尚无人工清除的有效方法,通常等待其自然消亡。
关键观点4: 球形棕囊藻的生态影响
过度增殖的藻类会消耗水中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浮游生物缺乏食物,后期溶解氧含量下降可能导致部分海洋生物缺氧,影响整个海域生态系统平衡。
关键观点5: 公众注意事项
在赤潮期间,公众应避免下水游泳和捕捞,以免接触球形棕囊藻及其释放的有害物质。
文章预览
最近, 不少去海边游玩的网友 发现海里出现不少 像“爆爆珠”一样的东西。 圆圆的呈透明状, 看起来还很Q弹, 一些广州的市民朋友反映, 附近海域出现了一些 “棕色不明物质”。 类似的情况在深圳、 珠海等地也有。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出图片 ↓↓↓ “大海也吸珍珠奶茶?” “海边惊现野生史莱姆” 这真是谁遗漏的 “水宝宝”吗? 评论区不少网友指出: 这其实是藻类, 大量繁殖就会引发赤潮。 经专家鉴定, 这些“棕色不明物质”属于球形棕囊藻, 由于其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形成了棕囊藻赤潮。 图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广东沿海多地现赤潮 近期, 海南海口、广东多个沿海城市 出现赤潮现象。 根据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 发布的消息: 本次赤潮已涉及 广州、深圳、珠海、东莞、 江门、阳江等城市, 多地发布了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