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达西地下水

上海大学魏亚强、李辉团队ES&T封面:微塑料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模型——对粒子弥散和颗粒特性影响的新见解

达西地下水  · 公众号  ·  · 2024-08-13 10:42
    

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魏亚强和李辉团队在环境领域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微塑料粒子在土壤-地下水交互作用中迁移模型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弥散-曳力耦合模型,用于预测非均质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迁移。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流场变化和微塑料自身性质,研究表明弥散项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微塑料的迁移速度,灌溉流量和面积的增加也加速了微塑料从土壤表层向深层饱和含水层的迁移。此外,非均质低渗透区的存在促进了微塑料在饱和含水层中的扩散迁移。该模型为土壤和地下水中微塑料迁移转化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弥散-曳力耦合模型,用于预测非均质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迁移。

该模型综合考虑流场变化和微塑料自身性质,包括粒径、密度等特性。

关键观点2: 研究表明弥散项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微塑料的全局最大粒子速度,导致含水层中微塑料粒子总量增加。

灌溉流量和灌溉面积的增加也显著加速了微塑料从土壤表层向深层饱和含水层的迁移。

关键观点3: 非均质低渗透区的存在对微塑料的迁移有显著影响,促进了微塑料在饱和含水层中的扩散迁移。

微塑料的全局最大粒子速度在粒径为8μm时达到最大值,而在微塑料粒径为20~100μm时,呈下降趋势。

关键观点4: 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土壤-地下水交互作用中微塑料迁移的能力,对污染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估有重要意义。

该模型的应用有助于环境管理者进行污染管理、修复和风险评估的生态决策。


文章预览

第一作者: 魏亚强 通讯作者 : 魏亚强、李辉 通讯单位: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封面图 成果简介 近日,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魏亚强副研究员和李辉研究员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Modeling of Microplastics Migration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Insights into Dispersion and Particle Property Effects” 的封面论文 。文中构建出一种改进的针对土壤 - 地下水交互作用影响下的微塑料粒子迁移模型技术 —— 弥散 - 曳力耦合模型,用于预测非均质土壤 - 地下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迁移。弥散 - 曳力耦合模型综合考虑了流场变化和微塑料自身性质,研究表明弥散项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微塑料的全局最大粒子速度,导致含水层中微塑料粒子总量增加。此外,灌溉流量和灌溉面积的增加也显著加速了微塑料从土壤表层向深层饱和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