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专栏名称:
地理教学的逻辑
教学与考试的有效性在于逻辑性
我也要提交微信公众号
今天看啥
微信公众号rss订阅, 微信rss, 稳定的RSS源
微信公众号RSS订阅方法
B站投稿RSS订阅方法
雪球动态RSS订阅方法
微博RSS订阅方法
微博搜索关键词订阅方法
豆瓣日记 RSS订阅方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最新丨90亿+!全球第一!重庆也创历史新高!
·
昨天
重庆之声
·
最新丨90亿+!全球第一!重庆也创历史新高!
·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2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2 天前
中工国际
·
“印”象新春,“尼”我同行 ...
·
3 天前
今天看啥
›
专栏
›
地理教学的逻辑
让地理试题更有逻辑(9)
地理教学的逻辑
·
公众号
· · 2024-09-13 08:36
文章预览
(本来不想说这道题,因为高考考这样的题有些**;想送分?但没送出去。此题的意义在于提醒教师和考生不要盲目追求素养而忽略了基础知识) 【疑惑】地理过程过于简单: 正常的思路就是“地表污染物随降水和地表径流沿着裂隙(还应包括透水层)下渗(进入采空区)”。“沿着裂隙下渗”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赋6分,学生想不多答心里会没底(多写就会乱写); 答案把“下渗”一个环节分成“下渗”和“继续下渗”真是有意思。 【疑惑】思维含量太低, 可以记忆“水库的作用”(提供水源、调节季节分配)轻松得4分,但为何均分会不到3分?是不是太忽略基础知识了?是不是“意义”二字让考生纠结了?改成 “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作用”会不会提高得分率? 【修改建议】题干改为: 与地表水库相比,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 ………………………………
原文地址:
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
访问总结与预览
分享到微博
推荐文章
重庆之声
·
最新丨90亿+!全球第一!重庆也创历史新高!
昨天
重庆之声
·
最新丨90亿+!全球第一!重庆也创历史新高!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2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2 天前
中工国际
·
“印”象新春,“尼”我同行 |印尼市场韧性发展之‘’年味‘’
3 天前
中国一带一路网
·
9万列!中欧班列“跑”出开行新纪录
8 月前
TopEDB智能分析 黑布林北海居
·
【宏观】2024年二季度泰国实际GDP初值同比增长2.3% 环比增0.8%
5 月前
育路中外合作办学网
·
25考研报名错过,国际硕士成学历镀金绝佳补救方案!
3 月前
洋县吧
·
陕西省教育厅通知
4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