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负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来源广、电导率高、形态易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储能系统中。然而,目前市售的作为锂/钠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负极材料普遍存在体积变化大、倍率性能差的问题 。 近日, 青岛科技大学刘治明 教授、李慧芳教授和王朋副教授 等人 在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发表 研究论文,根据希夫碱反应原理,通过简单的水热、碳化和刻蚀工艺,合成了由二维纳米片组装而成的 N 、 S 共掺杂多孔碳微球( N 、 S-PCS ),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都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本文要点 1) N 、 S-PCS 结构是通过从碳骨架中去除 Fe 7 S 8 纳米颗粒,形成掺杂 N 、 S 的多孔微球。因此,通过杂原子掺杂和表面工程,碳材料的微观形貌特征、孔隙结构和导电性能得到了有效优化。 2) 制备的 N 、 S-PCS 电极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