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田哲学
小众品位,大家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广义相对论的雏形 ·  5 天前  
今天看啥  ›  专栏  ›  慧田哲学

许倬云: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09-01 12:4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历史学家许倬云的生活经历、学术思考、历史研究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看法。许倬云关注历史的时候,更感兴趣的是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他强调历史是认识自己,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的过程。本文主要围绕许倬云的三个观点展开:对伟大人物的看法、对中国历史的看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精神的理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许倬云的生活经历和学术背景

许倬云1930年生于福建厦门,是士大夫世家。他自幼受父亲的教育,年轻时经历了战争,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后来成为历史学家,致力于大众史学的研究。

关键观点2: 许倬云的历史观

许倬云关注历史的时候,更重视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而不是传统史书中通常记录的有关政府、国家、战争等事情。他致力于大众史学的研究,强调历史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关键观点3: 许倬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许倬云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在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在一个宽大地域里共同演变而成的共同体。他强调中国哲学精神中退让、淡泊的观念使得中国可以在困难时忍耐,得意时不张狂。他还提到了民间看不见的自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文 | 许倬云、罗小虎 选自《经济观察报》2018年2月19日 01 “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抗战期间,在重庆南山万松丛中,一盏油灯旁,父亲爱给少年时的许倬云读名臣奏议,如这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   此时,许倬云一家流亡在路上。不到十岁的许倬云经历了一次次轰炸、绞射,看到了一幕幕百姓逃亡的残酷景象。在万县大轰炸后,从防空洞回家的路上,许倬云看到了电线上半具尸首、树干下一条大腿,一具无头女尸还有婴儿在哺奶……多年后,已成为一代历史学家的许倬云,依然无法忘怀少年时所看到的景象。    “ 也许,因我生的时代已有太多自命英雄的人物,为一般小民百姓添了无数痛苦,我对伟大的人物已不再有敬意和幻想。 ”他说。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