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丁澜翔老师的《迸散的形象——赵延年第六十图与连环木刻的语图逻辑》一文。丁老师认为,赵延年先生的连环木刻,不仅是对鲁迅原著的图像化再现,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他的《阿Q正传》第六十图刻画了阿Q行刑前的“迸散”场景。他利用木刻媒介的特质,通过动作和物质的仿效,描画了不可见的“迸散”。图中的文字“救命”并非单纯的“口白”,而是一个像似符,使画面成为形象、语言、声音的交汇之地。为了更好地描绘“迸散”,赵延年先生在第五十九图到第六十图的切换过程中,使用了“复现蒙太奇”的方法来叠加视觉冲击,迫使读者聚焦于阿Q的“Z”形身体,积累能量,最终在在一个非现实的空间中,“迸散”形象。 本文原刊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感谢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相关链接: 陈子善|鲁迅书赠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