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金融大模型市场的情况。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和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金融大模型市场正在迎来迅猛增长。文章引用了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大模型市场追踪报告,2024H1》的数据,详细分析了金融大模型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因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金融大模型市场快速增长,预计从2023年的15.93亿元增长到2028年的131.79亿元。
金融大模型市场的扩张主要得益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强力推动,尤其是银行、保险公司和券商。这些机构逐步将金融大模型视为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工具。
关键观点2: MaaS部署和私有化部署是主要的金融大模型部署模式。
MaaS凭借“开箱即用、按需付费”的特点,大幅降低了中小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技术门槛和初始投资压力。而私有化部署则因其数据安全、合规性以及深度定制方面的优势,成为大型金融机构的首选。
关键观点3: 标准化产品在金融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未来几年,标准化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将会达到70%以上。这一增长得益于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部署,并提供强劲的算力、资源调度、模型训练及推理能力。
关键观点4: 金融大模型在客服服务与数据分析等前中台场景赋能显著。
但复杂金融决策领域如投资组合优化和衍生品定价等仍需进一步深化。未来,更多的金融大模型将依托原生数据中台和智能应用体,在高复杂度业务决策场景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关键观点5: 未来3年,中国金融大模型市场将形成“3-5家闭源巨头+1-2家开源平台”的格局。
头部企业将实行开源和闭源的双轨策略,部分头部企业会选择有限开源或开源即服务的方式,以实现商业与生态的双向驱动。
文章预览
点击 “蓝字” 关注+星标我们 联系电话 | 021-5407-5836 联系邮箱 | PR@frostchina.com 金融行业作为大模型应用的重要领域,正通过大模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创造显著价值。金融行业场景复杂且数据密集,每个业务环节都依赖于对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处理,尤其是在决策支持方面。金融大模型凭借其在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计算方面的天然优势,能够在风险评估、投资决策、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等核心金融业务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与决策精度。 基于对2024年上半年中国金融大模型的调研与分析,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中国金融大模型市场追踪报告,2024H1》。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金融大模型的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阐述各商业模式和产品交付形式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