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  9 小时前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国家地理

跟着悟空看大足石刻!

中国国家地理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08-27 17:00
    

主要观点总结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包括五山石窟在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它跨越一千多年,具有造像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等特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足石刻的背景和地位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的石窟艺术,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为代表,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作。它跨越了一千多年,具有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

关键观点2: 大足石刻的特色

大足石刻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教)三教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与北方的石窟不同,大足石刻的佛像多为浅龛,直面芸芸众生,衣饰厚实,无敦煌、云冈石窟中常见的异域面孔。

关键观点3: 大足石刻的历史价值

大足石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从唐末至宋代中国石窟艺术的风格以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文章预览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它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至两宋崛起,延续至明清,跨越一千多年的岁月,有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 大足石刻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教)“三教”为一体,世所罕见;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若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与北方的石窟不同,大足石刻多是浅龛,佛像不再藏于幽暗的洞窟中,而是直面芸芸众生。不仅如此,大足石刻已无敦煌、云冈石窟中常见的异域面孔,皆为汉人模样。佛像的衣饰褶皱很多,显得厚实,不再像唐代佛像的服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