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牛油果进化论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牛油果进化论

地幔的“海洋”:我们可以从地球深部取水吗?

牛油果进化论  · 简书  ·  · 2018-06-08 12:17

文章预览

❈一句话读paper:在巴西Juina找到的一块金刚石中发现了包裹体,是一块来自地幔的含水矿物——林伍德石。

巴西金伯利岩钻石矿(图片来自Pexels)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叫Pearson的美国科学家去巴西考(lv)察(you),途中路过一个叫Juina的小村庄,Juina是著名的钻石产地。Pearson可不是去花大价钱买质量上好的钻石的,恰恰相反,他仅用几百块钱就从当地老农手上买来了一袋金刚石沙。细碎的金刚石沙看似毫无经济价值,但他却从中发现了一块来自地幔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证明了至少在地幔的某些区域含有极其丰富的水。

地幔是否存在地表一样的海洋呢?(图片来自impcas)

于是乎,媒体纷纷报道:美国科学家说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水量相当于地表海洋总水量3倍的“海洋”。接着就有不少朋友想我感叹:“哇哦!既然地球内部有这么多水,是不是可以从地球内部取水,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呢?”当时的许多媒体确实也是这么报道的。虽然这种想法很好,但现实是残酷的。Pearson发现的水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液态水,而是一种储存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氢原子基团。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我们找到了这篇2014年Pearson发表在Nature上的paper:Hydrous mantle transition zone indicated by ringwoodite included within diamond。

我们所熟知的水(H2O)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那么文章中所说的结构水是什么呢?举个栗子来说吧。林伍德石是地下440km-660km(地幔转换带)大量存在的矿物。其化学是Mg2SiO4,化学式中不含氢元素,换句话来说不可能将其作为原料来生产水,这种化学式不含氢元素的矿物叫做名义上的无水矿物(Nominally Ahydrous Minerals)。虽然林伍德石化学式中不含氢,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氢原子可以连接在氧原子上,形成结构羟基(-OH),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水。这种结构水与我们熟知的液态水截然不同,想要直接饮用是不可能的,想象下自己拿着一块干燥的石头吮吸,企图从中吸取水分,多可笑。更别说还需要把这些矿物从地球深部取回地面。

林伍德石晶体结构示意图:灰色大球为氧原子,白色小球为镁原子,灰色小球为硅原子,红色小球为氢原子(图片来自Purevjav,2016)

地球内部可以被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而地幔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地球水圈的最初起源(当然也有其他学者认为水是由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带到地球)。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地幔转换带中的矿物有着极强的储水能力(结构水),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地幔中储藏了大量的水,是“湿”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都是理论、猜想,并没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实际样品来证明湿地幔模型,从而认为地幔是“”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14年3月,这颗包裹在金刚石中的含水林伍德石包裹体狠狠的打了主张“干地幔”模型的科学家们的脸。

A金刚石,红框内是含水林伍德石    B含水林伍德石(图片来自Pearson,2014)

这颗含水林伍德石包裹在金刚石,通过金伯利岩的岩浆通道,从地球深部被携带至地球表面,最终被在巴西的Juina被Pearson的小组发现。拿到样品后,他们先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确定的这个包裹在钻石中的矿物是林伍德石,之后确定了包裹体矿物的元素组成(Mg0.75Fe0.25SiO4,Raman光谱测量),更加确定该矿物是来自地幔转换带的包裹体。最后为了测定包裹体的含水量,Pearson获取了它的红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计算特征光谱的积分面积得到它的含水量。他们发现,该包裹体含有约1%重量的水(100g的矿物就有1g是水)。这说明地幔,至少是在地幔的一些区域是含有大量的水的。

由于,林伍德石是地幔转换带的主要矿物,Pearson认为地幔转换带的含水量也在1%左右。所以知道地幔转换带的质量后就可以得到总的储水量,也就是新闻里报道的3倍海洋那么多的水。

含有杂质的钻石从来都不讨珠宝商人的喜欢,珠宝商人喜欢的是高纯度,完美无瑕的钻石。想想你的订婚钻戒里几个黑点,该有多丑,甚至会怀疑人生,是不是买了假的钻石。但这些有缺陷,不纯净,被人嫌弃的钻石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科学意义,它们携带着地球深部的信息,是了解深部地球的直接手段,其价值远超指尖上的钻戒。这样的缺陷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含杂质的钻石就像是被嫌弃的丑小鸭)

参考文献

Pearson D G, Brenker F E, Nestola F, et al. Hydrous mantle transition zone indicated by ringwoodite included within diamond[J]. Nature, 2014, 507(7491): 221-224.

Purevjav N, Okuchi T, Tomioka N,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ydrogen sites and occupancy in deep mantle hydrous wadsleyite using single crystal neutron diffracti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牛油果进化论    一个不正经的科普平台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