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人生可能性的坍缩对于中年人的意义,引用了“人生是旷野”的观点,但强调生活是由一系列具体、琐碎、微观的事件构建的。作者认为人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来自于在值得长期行走的轨道上的纵深空间、创造性参与和社会价值链接。文章对比了横向无限可能性的体验与长期在一个领域内深耕创造更高价值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生是旷野的观点与生活的实际构建
文章提到人生是旷野的观点,但强调生活是由一系列具体事件构建的,包括个人选择、经历、关系等。
关键观点2: 人生满足感与幸福感的来源
作者认为人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来自于在值得长期行走的轨道上的纵深空间、创造性参与和社会价值链接。简单的体验新鲜感带来的刺激不可持续,无法创造真正的价值。
关键观点3: 中年人生轨迹的调整
作者建议中年人在体验后应主动收缩想象中的可能性,选择一条值得长期行走的轨道,并深入参与其中,创造社会价值。
文章预览
文/黄老邪 35岁以后,我相信人生可能性的坍缩是一件好事! 近两年网络上流传着一条金句: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听起来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把工牌砸到老板脸上,丢下一句,老子不干了,而后扬长而去。爽吗?爽。最好跨出写字楼大门那一刻,还有一位Mr.Right斜靠在大柳树下,冲你喊一句:我养你啊!一爽到底,狗血网剧都是这么拍的。 然而, 人生是旷野,生活却不是,生活是一连串的鲜活的人组成的关系,是你的过往几十年读过的书,选择的方向,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流过的泪,吃过的饭,牵绊过的情,所有的事件构建起来的。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不是活在真空的旷野中的,生活是具体的,琐碎的,微观的,如同你早晨起来要洗脸刷牙,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这一天总得干点什么,干的事情还是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