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包括科研压力、行政工作、生育与职业发展的平衡等问题。文章提到了一些青年教师的困境,如科研资源的紧张、教学工作的繁重,以及科研评价体系的不足。文章还讨论了高校实施的“预聘—长聘”制度带来的问题,如过度强调科研项目和成果,忽视了教学和学术质量。最后,文章呼吁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和评价体系,以鼓励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师评聘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多重压力,包括科研压力、行政工作和生育与职业发展的平衡。
科研资源紧张,教学工作繁重。
关键观点2: “预聘—长聘”制度带来的问题,如过度强调科研项目和成果。
忽视教学和学术质量,需要更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观点3: 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和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师评聘体系。
政府层面需从观念、制度、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同时发力,引导高校做出改变。
文章预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中国新闻周刊 (ID: chinanewsweekly ) 作者: 王筱洁 编辑:杜玮 今年8月底,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增,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4岁。媒体报道称,据李海增的社交媒体内容及朋友回忆,近年来他多次表达“焦虑”“好累”“卷不动了”的情绪,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疏于运动、透支身体,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个小时。 近年来,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再加之越来越多高校推行“预聘—长聘”制度,即不少老师口中的“非升即走”制度,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同时,烦琐的行政事务进一步增加了老师们的职业负荷。 高校青年教师被称为“青椒”。在日益抬升的考核标尺下,有人将自我鞭策化为常态,唯恐考核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有人在日复一日的努力后仍未取得预期成果,逐渐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