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学网

读博临毕业被抢发论文,她决定再拼一次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03 20:25
    

主要观点总结

张小雪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面对竞争激烈的科研环境,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线粒体碱基编辑器,助力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经历了韩国课题组抢先发表研究成果的打击后,她并未放弃,而是持续努力并最终成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她的经历展现了科研路上的艰辛与成就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张小雪开发出新一代线粒体碱基编辑器,助力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张小雪克服了线粒体基因编辑的技术难题,开发出新一代线粒体碱基编辑器,为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工具。该编辑器能够精确建模大约87%的致病线粒体突变,为深入研究线粒体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观点2: 张小雪经历韩国课题组抢先发表成果的打击后坚持不懈

在科研过程中,张小雪遭遇了韩国课题组抢先发表成果的打击,但她并未放弃,而是持续努力,最终成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这一过程展现了她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和毅力。

关键观点3: 实验室氛围对张小雪的科研兴趣产生影响

张小雪认为,实验室的氛围对她的科研兴趣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感激地提到导师魏文胜对学生的自主驱动力的重视,以及实验室里亦师亦友的关系和舒适的环境,这些因素激发了她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文章预览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晴丹 一个稀松平常的上午,张小雪一如既往地埋在一堆实验器材中,克隆、转染细胞、收细胞、高通量测序……当她正熟练地操作这些流程时,同组的伊宗裔带来了一个“噩耗”:“韩国课题组实现了线粒体的腺嘌呤碱基编辑,文章已经发了!” 犹如晴空霹雳,张小雪只觉那一天无比漫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彼时已经是她在北京大学读博的第五年,她为了这个课题还延了一年,毕业压力可想而知。 “说实话,很沮丧,但那时候我们已经拿到比较好的数据,放弃太可惜了。虽然失了先机,但我想尽量把这项研究做得更全。已经走到这一步,我想给自己一个交代,至少让我能毕业吧。”怀揣着如此“卑微”的心愿,张小雪决定再拼一次。 之后,张小雪顶住压力,又开始重复着每天朝九晚十一的科研生活。最终成果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