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阿伦森效应的概念及其心理学实验。随着奖励的增减,人们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同时探讨了阿伦森效应的应用场景,指出在给人提建议时适合采用先抑后扬的表达方式。结合老子思想,表达了先贬后褒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生活情景阐述了这种策略的运用场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阿伦森效应的定义及心理学实验
阿伦森效应也叫增减效应,指的是随着奖励的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实验中分别采取了始终褒扬、始终贬损、先褒后贬、先贬后褒四种模式,发现大多数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关键观点2: 阿伦森效应的应用场景
阿伦森效应揭示了人们态度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给人提建议时,采用先抑后扬的表达方式,先讲缺点再讲优点,能够更好地达到沟通的效果。
关键观点3: 结合老子思想的解读
文章结合老子思想解读了阿伦森效应,表达了先贬后褒的重要性。老子的观点与阿伦森效应相契合,都强调了曲线救国的方法论,即在直接手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采取逆向思考的策略。
文章预览
精读君通识词典 已上线2000+概念 先贬后褒好,还是先褒后贬好?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又叫增减效应,指的是: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 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采用四种不同的模式: 第一组,始终褒扬;第二组,始终贬损;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重复实验后发现,大多数人对第4组最具好感,而对第3组最为反感。原因我们不难明白: 第1组,始终褒扬,边际效用随时间推移递减。 第2组,始终贬损,没有人希望被人一直否定。 第3组,先褒后贬,奖励递减,态度转为消极。 第4组,先贬后褒,由惩到奖,态度转为积极。 有趣的是,第3组比第2组,让人更为反感。第4组比第1组,让人更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