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重与轻”、“静与动”的关系,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存在的根基,保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文章指出,人生虽短暂,但只要有自性的存在,就不会感到无根流浪。同时,无论面对多大的名利物质诱惑,也应该保持静心的本质,不被虚幻的诱惑所迷惑。最后,文章强调人的存在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灵为存在的根本,肉身虽可在尘世中飘荡,但生命之灵必须保持主宰的地位,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重与轻”、“静与动”的关系是存在和此在、本体和现象、灵魂和肉身、永恒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君子应该重视自身存在的根基,保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这样才能在人生旅途中保持自性,不会感到无根流浪。
关键观点2: 面对名利物质、浮华世界的欲望诱惑,应该保持静心的本质,看透其虚幻的本质而能归根守静。
无论外界诱惑有多大,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虚幻的诱惑所迷惑,这是保持自身存在的根基的重要一环。
关键观点3: 人的存在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灵为存在的根本。
即使肉身在尘世中飘荡,生命之灵也必须保持主宰的地位。如果迷失了方向,就会陷入迷茫、黑暗和无家可归的境地。
文章预览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与轻”及“静与动”之间的关系,乃是存在和此在,本体和现象,灵魂和肉身,永恒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后者以前者为根本,只要此在不失却与存在之关系而安住于自性,则虽“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此身纵若惊鸿般飘飞于尘世间,亦会无心灵流浪无根之感,而是牢牢牵系于大地之存在根基,于持续远行去蔽中仍在家,此即所谓“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无论名利物质,浮华世界之欲望诱惑有多么大,亦能如繁花过眼,看透其如轻烟般虚幻之本质,而能归根守静,此心如如不动。正所谓: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也! 治身如治大国,万乘之国有君,此身亦当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