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人类衰老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衰老过程并非匀速,而是在特定年龄出现骤变。文章提到了三个研究,分别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这些研究探讨了不同年龄段的断崖式衰老现象,并涉及到血浆蛋白、基因表达模式、蛋白构成、代谢小分子、脂类代谢,以及皮肤、口腔、鼻腔和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尽管有这些发现,但研究仍存在不确定性和短板,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和深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类衰老过程不是匀速,存在断崖式衰老现象。
研究发现,人类的衰老过程在34岁、60岁和78岁(斯坦福大学研究)以及30岁和50岁(中国科学院研究)出现断崖式衰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则指出44岁和60岁时会出现两次断崖式衰老。
关键观点2: 断崖式衰老与多种因素相关。
血浆蛋白、基因表达模式、蛋白构成、代谢小分子、脂类代谢,以及皮肤、口腔、鼻腔和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等都与人类衰老有关。
关键观点3: 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存在差异。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通过分析血浆蛋白变化得出结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则通过大范围样本分析,涉及血液成分、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通过长时间大样本跟踪,积累了宝贵的纵向数据。
关键观点4: 衰老原因多样且具体年龄段特点不同。
研究还发现,人类会在特定年龄段出现突然发胖、易受伤和外貌变化等衰老表现。这些与脂类代谢、结缔组织蛋白含量变化、代谢模式拐点等有关。
文章预览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主笔 | 袁越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群科学家在2019年12月出版的《自然·医学》 ( Nature Medicine )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发现人类的衰老过程不是匀速的,而是在34岁、60岁和78岁这三个时间节点发生了骤变。 这个发现和日常经验相吻合,让“断崖式衰老”这个新概念迅速流行开来。 这篇论文是通过分析血浆蛋白的变化而得出上述结论的,但人类的衰老绝不仅限于血浆蛋白,而是和基因表达模式、蛋白构成、代谢小分子、脂类代谢,以及皮肤、口腔、鼻腔和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变化都有关系,所以这篇论文的结论存疑。 《三十而已》剧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自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一群科学家在2023年6月出版的《医学》 ( Med )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对113名身体健康的女性志愿者所做的研究,发现30岁和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