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中国乳业两大巨头伊利和蒙牛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的营销策略和成果。伊利通过签约大量运动员,运用流量逻辑在奥运期间获得大量关注度;而蒙牛则通过与奥委会的国际合作,进行长期主义体育营销。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品牌如三星、可口可乐和Visa的体育营销案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伊利和蒙牛的奥运营销策略
伊利通过签约16位运动员,运用流量逻辑在奥运期间获得大量关注度。蒙牛则通过与奥委会的国际合作,进行长期主义的体育营销,调动各条线资源,对品牌旗下各产品线声量逐个击破。
关键观点2: 伊利和蒙牛的业绩情况
2023年蒙牛营销费用为75亿元,同年伊利的营销投入是蒙牛的两倍。蒙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全年营收增长6.5%。摩根大通预计蒙牛乳业明年会持续面临挑战。
关键观点3: 其他品牌的体育营销案例
三星、可口可乐等品牌在长期的奥运赞助中,通过深度绑定提升品牌价值。营销行业共识认为,通过大型体育比赛如奥运会的赞助,同等金额投入获得的品牌认知度提高效果更显著。
关键观点4: 体育营销的长期效果
体育营销需要企业后续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和系统的营销推广计划才能见到效果。乳业双雄未来还会持续在奥运IP上做文章,进行长期的竞争。
文章预览
作者|李静林 2023年总收入,伊利超过1200亿,蒙牛接近千亿;市值,伊利超1500亿人民币,蒙牛531亿港币。两大巨头合占中国乳业半壁江山,断崖式领先。 老大老二间的战争从未停歇。当争夺焦点全部汇聚在巴黎奥运赛场,领先者想巩固地位,落后者希望绝地反击。 2019年蒙牛联合可口可乐拿下奥运会官方赞助,提前卡位占得先机,伊利公开指责其胜之不武,两家乳企的竞争早就摆上台面。转头拿到中国代表团指定乳品权益的伊利,高举高打签下16位运动员代言人,随着奥运临近、开打、渐入高潮,流量声量都向伊利倾斜。赛前的新中式平面广告、大巴车巡游、玩梗鲁豫,赛后出现在每块重要金牌背后,甚至因为工作失误提前释放物料引发舆论危机, 伊利是无可争议的流量赢家。 奥运是场豪赌。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成为乳制品赞助商,奥运红利带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