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钽(Ta)单质金属玻璃纳米线电致塑性的微观起源的研究。通过力电耦合加载条件下的原位电子衍射实验,阐明了脉冲电流与流变单元的优先作用机制,证实了电脉冲导致的结构演变可以有效阻碍金属玻璃纳米线中剪切带的形核和扩展,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塑性流变能力和颈缩断裂现象。研究为理解非晶材料电致塑性起源提供了新见解,对金属玻璃的设计加工具有科学和技术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要成果
通过电脉冲快速淬火的方式获得了Ta单质金属玻璃纳米线,排除了化学结构不均匀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通过力电耦合条件下的原位电子衍射实验,阐明了脉冲电流与流变单元的优先作用机制,观察到电致塑性现象;证实了电脉冲导致的结构演变可以阻碍剪切带的形核和扩展,使金属玻璃纳米线展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行为和颈缩断裂特征。
关键观点2: 研究亮点
研究选用了单质金属玻璃为研究对象,有效排除了化学不均匀性对结构分析造成的干扰;利用原位电子衍射实验,直接观察到了非晶中结构不均匀性的动态演变;证实了电脉冲与金属玻璃中流变单元的交互作用,为理解金属玻璃的电致塑性提供了直接实验证据。
关键观点3: 文章作者介绍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李兴,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电致塑性。通讯作者是王江伟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机制和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
关键观点4: 文章评价
文章结果有吸引力,有助于理解金属玻璃的电致塑性。新发现为金属玻璃中电致塑性的结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对金属玻璃的设计和加工具有科学和技术意义。
文章预览
第一作者:李兴 通讯作者:王江伟 通讯单位:浙江大学 DOI: 10.1016/j.jmst.2023.12.068 01 全文速览 本文报道了钽( Ta )单质金属玻璃纳米线电致塑性的微观起源。在力电耦合加载条件下,钽金属玻璃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明显的颈缩特征。原位电子衍射阐明了脉冲电流与流变单元的优先作用机制,即通过电子 - 原子相互作用,提升流变单元区域的原子迁移能力,造成流变单元的湮灭和结构弛豫。这些结构演变有助于阻碍剪切带的形成。这些发现为理解非晶材料电致塑性起源提供了新见解,对各种非晶材料的设计加工和结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02 研究背景 金属玻璃是具有长程无序结构的一类非晶态固体,在宏观上具有均匀和各向同性的特征。由于没有位错、孪晶等晶体中常见的晶格缺陷来协调塑性变形,金属玻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具有较差的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