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工匠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失,以及资本主导社会下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缺失。文章指出资本如何利用消费主义刺激欲望,使个体陷入低价值的重复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标准化、流程化导致人的创造力贬值。同时,文章也提到了自由职业者作为一种拒绝被劳动异化和资本工具化的手段,并强调了掌握基础技能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工匠精神的消失和资本主导下的社会影响
文章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以及在资本主导社会下,人如何变成只需重复劳动的机器,创造力的缺失和个体经验的贬值。
关键观点2: 消费主义刺激下的低价值重复劳动
文章指出资本如何利用消费主义的概念刺激人的欲望,使他们陷入重复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标准化、流程化。
关键观点3: 脑力劳动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带来的问题
文章阐述了资本如何将流水线工作模式引入办公室环境,导致脑力劳动也开始变得标准化、流程化,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被拆解、压抑。
关键观点4: 自由职业者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文章讨论了自由职业者如何作为一种拒绝被劳动异化和资本工具化的手段,跳出系统和框架,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关键观点5: 掌握基础技能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除了追求抽象知识外,也要掌握需要动手的技艺,并在具体实践中找回“思考-行动”的完整链路。基础技能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愈发凸显。
文章预览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探讨工匠精神是如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步步消失的。在资本主导的社会,人如何一步步从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个体,变成一台台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付出重复劳动的机器。 以及为了让这台机器可以长久可持续地被资本压榨,资本如何利用消费主义的概念刺激他们的欲望,让他们不得不陷入低价值的重复劳动里逐渐变得麻木。 前几年有一波“孔乙己脱下长衫去做体力劳动”的潮流,不管是送外卖、做保洁还是去咖啡厅打工,在脑力世界被榨干的年轻人希望投入到体力劳动的心流中,给大脑放个假。 但是最原始的体力劳动者——工匠们也并非单纯的体力劳动者,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带着思考和创造力在行动。比如说做一把椅子,从如何取材,到如何设计,再到用到的工具和周期等等,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和工作流。 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