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周建波教授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对吉林省中部色洛河群火山-沉积岩进行了一项研究,揭示了欧亚大陆东北部地区从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完整过程。这项研究为理解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团队和合作机构
研究由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周建波教授团队主导,联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共同完成。
关键观点2: 研究地点和研究对象
研究地点在吉林省中部色洛河群,研究对象是火山-沉积岩。
关键观点3: 研究发现和成果
团队发现色洛河群火山-沉积岩是早三叠世火山-沉积岩组合,而非前人所认为的中元古代地层或晚古生代的增生杂岩。研究精确确定了色洛河群砂岩的沉积时代,并认为吉林-延吉缝合带形成与古太平洋的俯冲启动有关。最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吉林-黑龙江洋在古亚洲洋到古太平洋的构造转换中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
关键观点4: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这项研究为理解东北亚构造域转换的时空框架提供了重要信息,对认识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预览
文献速览 近日,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周建波教授 团队,联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对吉林省中部色洛河群火山-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了欧亚大陆东北部地区从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完整过程。这一发现为理解东北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Gondwana Research》和《GSA Bulletin》上。 东北亚地区囊括了中国东北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片区域,其构造演化历史极其复杂(图1)。在古生代时期,主要受控于西伯利亚,华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古亚洲洋南北向俯冲-闭合的影响,而到了中生代时期,又受到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增生过程的影响。这种重大的构造域转换过程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其具体发生的时间、方式和机制却始终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