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多个研究数据对比了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在不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包括颈动脉硬化、介入术后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重度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吲哚布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果和安全性,尤其在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中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两者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不同的实际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观点2: 吲哚布芬在颈动脉硬化治疗中对微炎性状态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优于阿司匹林。
这可能是吲哚布芬对血小板聚集具有相对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在炎症介质调控中也有一定效果。
关键观点3: 在介入术后应用中,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的DAPT方案与阿司匹林相比,显著降低了1年净临床结果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出血事件减少而缺血事件没有增加。
在实际临床中PCI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风险方面相当,但显著降低了出血风险。
关键观点4: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可以减缓病症对患者心脏功能的破坏程度,使得患者的IVST、LVEDD趋于正常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吲哚布芬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烷素A2的生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关键观点5: 在中重度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吲哚布芬在减少90天内复发卒中风险方面未显示不劣于阿司匹林,并且可能不如阿司匹林有效。
目前的研究结论尚不完全一致,吲哚布芬尚不足以撼动阿司匹林的一线地位,但在阿司匹林不耐受、有禁忌或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吲哚布芬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文章预览
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均属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抗板一线用药,但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吲哚布芬的应用越来越多。二者在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实际效果如何? 本文试图从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中获得一些有益提示。 一、 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 颈动脉硬化与多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普遍存在微炎性状态,对血管内皮及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斑块稳定性的控制也是疗效评估的重点方面 [1] 。 ◇ 80 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吲哚布芬治疗。两组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 6、12 个月时,试验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前两组血清微炎性状态指标、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指标以及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