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五环外
关注下沉市场,区域经济,产业故事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五环外

变味的避雷帖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大赢家?

五环外  · 公众号  ·  · 2024-12-30 09:57
    

主要观点总结

社交媒体上的避雷贴日益泛滥,从衣食住行到消费决策,无不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判断。但如今的避雷贴常常成为情绪宣泄或个人攻击的工具有时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商家和品牌在遭受无理投诉或勒索时不得不妥协,舆论世界的强弱与现实世界发生反转。同时,一些人利用避雷贴做反向种草或进行营销商战,使得避雷贴的权威性被消解。平台对于治理这些不实的避雷贴态度暧昧,导致灰色生意越发猖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社交媒体的避雷贴泛滥成灾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影响消费者判断,大量个人情绪宣泄和个人攻击内容掺杂其中。

关键观点2: 商家和品牌在面对无理投诉时不得不妥协

一些消费者利用避雷贴进行无理投诉或勒索,商家和品牌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选择屈服。

关键观点3: 舆论世界的强弱与现实世界发生反转

在舆论世界中,现实世界的弱者反而成为强者,对商家和品牌进行施压。

关键观点4: 避雷贴被一些人利用进行反向种草和营销商战

一些人利用避雷贴作为营销工具,通过编造避雷内容引发关注,再进行品牌推广或软广植入。

关键观点5: 平台对治理不实避雷贴的态度暧昧

平台对于避雷贴的处理效率低下,导致灰色生意越发猖獗,消费者对信息真实性产生质疑。


文章预览

  作者 | 江大發 编辑 | 车卯卯 异化的避雷贴 ‍‍‍‍‍‍‍‍‍‍‍‍‍‍‍‍‍‍‍‍‍‍‍‍‍‍‍‍‍‍‍‍‍‍‍‍‍‍‍‍‍‍ 如今,社交媒体上的避雷贴,越发的雷人。 菜太咸,避雷这家店;保安指错路,避雷这个景区;噪音太大,避雷这班高铁;我家猫不爱吃,避雷这个品牌.....打开小红书,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诸如此类的避雷内容比比皆是。 “一点小事都要放大避雷,超出自己接受和认知范围的都是雷。” 打着避雷的旗号,大量纯粹的个人情绪宣泄内容,夹杂着制造争议的不实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蔓延。更有甚者还做起了标题党,不亦乐乎地用“避雷”二字玩梗。如此,无节制的避雷贴,辅以个性化的算法推荐,硬生生将2亿人的生活指南平台变成巨大的排雷工厂。 为此,被无端避雷的商家们叫苦不迭,花费大量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