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普中国

中英科研团队破译豌豆多个重要性状背后的“基因密码”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4-25 18:30
    

文章预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并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等国内外机构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在豌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找到了调控豆荚颜色、豆荚形状和豌豆花位置等性状背后的目标基因及其突变机制,为豌豆品种改良和精准育种提供了新视野、新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北京时间4月23日23时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据研究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程时锋介绍,1865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种子的圆皱、子叶的颜色、花色、花的位置、豆荚颜色、豆荚形状、植株高度7对性状开展杂交实验,首次提出了“遗传因子”控制性状的理论,并推导出遗传变异的规律。此后, 各国科研人员陆续找到了控制种子圆皱、子叶颜色、花色、植株高度的基因,然而控制豆荚颜色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