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肺癌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文章指出,尽管这种诊疗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二级综合性医院多数未建立MDT,临床普遍开展的肺癌MDT主要是被动和指向性的MDC模式等。文章还讨论了肺癌MDT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转变并适应新的诊治手段,临床决策需要从MDC模式向MDT模式转变,肺癌诊治路径要从临时召集模式向肺癌单病种中心制模式转变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提升,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关键观点2: 多学科团队(MDT)模式能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生活质量,集合多学科专家优势,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
国内外近40年的肿瘤MDT诊疗模式发展与临床实践显示,肿瘤MDT诊疗模式使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提高,缩短了治疗等待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关键观点3: 我国肺癌MDT现状存在不足,如省级和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的建立率不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开展率也较低。同时,肺癌MDT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转变并适应新的诊治手段,临床决策需要从MDC模式向MDT模式转变。
未来肺癌MDT的发展需要克服运行过程中的难题,如固定团队和相应诊疗机制的建立,从被动治疗模式向主动预防治疗模式转变,最终实现个体化全程管理模式。
文章预览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S)和生活质量(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 QoL 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2] 。 MDT 可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治疗等待时间 传统诊疗模式中患者转诊需要等待时间,而且患者每到一个新的科室,医师需要重新熟悉患者情况甚至修订新的治疗方案。而多学科团队(MDT)模式集合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多学科专家优势,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