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新学期教育新规的变化,包括学籍管理、保障体育活动时间、课间时间延长、配齐科学教师、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多地出台新举措,要求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河北省等。
关键观点2: 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
为了给学生更多休息时间,北京、福建等地将课间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关键观点3: 学校应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
教育部印发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应至少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确保人籍一致。
关键观点4: 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
为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教育部提出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鼓励高水平专家担任此职务。
关键观点5: 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为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多地部署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包括全面清洁消毒、制度自查、家长陪餐制度等。
文章预览
近期,全国各地学校陆续开学 今年1月以来 学籍管理、保障体育活动时间等 多项教育新规出台 新学期,新气象 这些变化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 ↓↓↓ 🎒📚✍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纲要》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2025年春季学期,北京、天津、湖南、河北等多地出台新举措,要求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17日, 北京市 出台新措施,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