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门急诊综合大楼正式启用,这座现代化、智能化大楼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就医体验。新门诊大楼集门诊、医技检查、手术、住院于一体,设计日均门诊承接1万多人次。病人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完成医保身份验证,实现刷脸挂号、结算等,让就医更加方便快捷。院内建筑之间建设连廊,实现物流、人流、车流立体连通。医院还采取措施确保‘病人优先’,多措并举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门急诊综合大楼正式启用
这座现代化、智能化大楼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就医体验,如刷脸挂号、结算等便捷服务。
关键观点2: 新门诊大楼的主要特点
新门诊大楼集门诊、医技检查、手术、住院等功能于一体,设计日均门诊承接1万多人次,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
关键观点3: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病人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完成医保身份验证,实现刷脸挂号、结算等,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关键观点4: 医院采取措施确保‘病人优先’
医院将院内车位优先给病人及其家属使用,并设置多个车辆入口方便患者就医。
文章预览
刚刚!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新门急诊综合大楼 (以下简称新门诊大楼) 正式启用 这座现代化、智能化大楼 将给人们带来 不一样的就医体验 ↓↓↓ 譬如,出门忘带医保卡,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在新门诊大楼,轻松刷脸就能挂号、结算。忘带卡,不熟悉手机操作,也能免排队方便高效看病。 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中山医院 伴随厦门改革开放的步伐迁址复办 在相当长时间里 一直是厦门卫健系统 勇立潮头的时代“弄潮儿” 今年 这家医院“奋楫扬帆谋新篇”的决心格外坚定 这所矗立于筼筜湖畔的老牌综合医院 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刷脸挂号结算 日均可承接1万多人次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旧门诊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3年正式投用,总建筑面积仅为6333平方米,设计的日均门诊量只有1500多人次。随着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医院旧门诊无法满足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