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研究背景】 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需求的推动下,锂电池在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然而,锂电池中使用的液体电解质具有固有的安全隐患。因此,固体电解质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潜在候选者。固体电解质大致可分为无机固态电解质(ISEs)和固态有机电解质(SPEs)。尽管ISE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但其与电极的界面兼容性较差,导致刚性的“点对点”接触和低效的离子/电子转移。SPEs具有加工简单、柔性高的优点,导致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较低。在SPE中,聚丙烯腈(PAN)由于其易于制造、高机械柔性以及与锂阳极的良好兼容性而成为最常用的体系之一。尽管如此,PAN的链运动受限导致离子导电性较差,限制了商业应用。此外,PAN是一种易燃聚合物,热稳定性低,给电池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提高PAN的离子导电性和安全性能,才能满足高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