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能源报
《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由人民日报主管,专注报道能源行业,深度观察能源现象,为广大能源产业管理者、从业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能源报

我国最大,实现智能化调车

中国能源报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科技自媒体  · 2025-03-23 14:08
    

主要观点总结

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车站——黄骅港站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机车自主完成重载列车的牵引、对位,使车站年运输煤炭量达2.17亿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车站的运输效率与安全水平,调车员的工作方式也转向AR全景监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黄骅港站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黄骅港站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车站,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机车,完成了重载列车的精准对位作业,标志着该车站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关键观点2: 智能化技术提升运输效率与安全水平

智能化调车系统在黄骅港站的应用,实现了从列车调运到装船作业的全链条自动化衔接。与以前相比,车站年运输能力提升了约1056万吨,同时运输效率与安全水平也得到提升。

关键观点3: 调车员工作方式转变

调车员的工作方式从以前的“日行12公里”跟车作业转变为“AR全景监控”,这意味着在恶劣天气下,他们仍然能全天候高效运转。


文章预览

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车站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3月22日,一列总重5394吨的煤炭列车,在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的黄骅港站完成精准对位作业,这标志着这座年运输煤炭2.17亿吨、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车站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在黄骅港站智能调度中心,调度员下达作业命令,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机车就可自主完成重载列车的牵引、对位。这些智能化机车可感知200米内路况,自主完成加减速控制、停车对位等关键操作,列车作业时间压缩20%。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副站长刘伟:该系统将5G通信、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列车调运到装船作业的全链条自动化衔接。与之前相比,车站年运输能力约提升1056万吨。调车员从“日行12公里”跟车作业转向“AR全景监控”,恶劣天气下仍能全天候高效运转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