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学术沃土,思想摇篮,我们专注做学术精品好书。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让我奶上去,她有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守望者  · 公众号  ·  · 2024-06-05 17: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农耕文化对中国人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基因的影响。文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农业历史,以及不同文化生态区域的农业模式选择,强调了勤劳、爱好和平等文化基因的形成与农业历史的紧密关联。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其他特点,如包容、平和、雅致等。最后,作者指出文化基因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自身选择的结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的农业历史对中国人文化基因的影响

中国农业历史塑造了中国人的勤劳、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旧新石器时代的转型过程中,中国不同文化生态区域选择了不同的农业模式。北方以粟黍农业为主,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形成了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

关键观点2: 中国文化中的包容与平和特性

中国文化尊崇道德典范,强调中庸之道。玉作为代表性的物质,表征了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平和特性。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对外界的欲求非常有限,也驯化了人自身。

关键观点3: 中国文化的雅致特性

中国人对美的欣赏是微妙的、细致的,有特别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中国人的雅致建立在深厚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仿佛酒一样,越陈越香。


文章预览

今日是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学遗产,不仅指导了农民在何时进行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事活动,还反映了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经过了上万年的农业时代,农耕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即使在现代社会,亲身耕种的机会少之又少,依然阻挡不了一生热爱种菜的中国人对开发土地的热情。 现在,我们甚至将目光转向了月球。 早在2020年,嫦娥五号 月球探测器就已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经检测这部分月壤 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不能种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纷纷化身农业学家,为月壤支招: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