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京晚报

“父母搞研究,孩子拿成果”?别再舞弊出“神童”!

北京晚报  · 公众号  · 教育 科技自媒体  · 2025-01-17 08:04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了新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对参赛对象和赛制规则进行了大幅改革。新办法强调参赛者的真实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不再接受低龄段少年儿童和科技辅导员参赛,并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此改革旨在避免急功近利,去除研究成果中的“成人痕迹”,更好地发现国家科创事业的后备人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改革参赛对象和赛制规则

新办法不再接受低龄段少年儿童和科技辅导员参赛,面向15岁至24岁校内外青少年群体开展,提高现场作答的考察比重,并对弄虚作假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

关键观点2: 关注真实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

新办法体现了注重学生真实科研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理念,通过调整组织规则,守护创新土壤、夯实科研之基,正确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

关键观点3: 存在的问题和家长、培训机构的角色

尽管有改革,但仍然存在家长过度参与和培训机构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情况。一些家长和培训机构为了获奖而动用各种特殊资源,将比赛视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

关键观点4: 改革的意义

改革有助于避免比赛中的急功近利,去除研究成果中的“成人痕迹”,更好地发现国家科创事业的后备人才,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传承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文章预览

中国科协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对参赛对象、赛制规则等方面大幅改革。根据试行办法, 大赛不再接受低龄段少年儿童和科技辅导员参赛,而是面向15岁至24岁校内外青少年群体开展; 不再评价选手创新作品,而是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着重考察选手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    青少年科创大赛为的是激发更多孩子探索科学奥秘。然而,一些家长也热情“参赛”, 上演了“父母搞研究,孩子拿成果”的戏码。 2024年7月12日,云南昆明某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癌症基因获大赛三等奖引发热议;后经调查证实,其就职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家长过度参与了材料编撰工作。同年4月,上海青创赛同样引发了“部分获奖作品达到硕博水平”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