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英语学习方法,强调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应更注重实际使用,而非简单的翻译和对应。文章提到通过场景和故事学习词汇,培养英语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翻译时的问题,强调意译的重要性。对于语法,文章认为语法应该贯彻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刻板遵守规则。最后,针对词汇量提升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和资源推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词汇学习方法
文章主张通过场景和故事学习词汇,而非简单的定义、翻译和例句。强调词汇的用法和语境理解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英语思维的培养
文章指出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强调意译的重要性。提出培养英语思维需要摆脱翻译的繁琐,通过大量阅读和接触语言环境来实现。
关键观点3: 语法的实际应用
文章认为语法应该贯彻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一条条公理化的规则。强调语法的使用细微之处,不应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
关键观点4: 词汇量的提升建议
针对词汇量提升问题,文章给出了相关建议和资源推荐,如建议有一个哲学史、传记和社科的基础再去读爱伦坡的小说,并推荐了托福词汇8000导师精品课等。
文章预览
先看这个视频 学习词汇不要一上来就定义、翻译、例句;而是把单词作为切入一个场景,一个故事的线头。经过思维的发散和聚合,勾勒出词的磁场,牵扯出一个个鲜活的知识网络。无论是托福词汇还是高中词汇,需要强调用法,见微知著,收获洞见。同样,语法从来不是目的。语法不应该是一条条公理化的规则,语法应该贯彻在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的细微之处。 预防失联,加我的小号“向杨Alan君” 精选b站(向杨Alan君)的留言: 1. @ 长街亦暗 : 我有过一些思考,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是相互对应的,能指就是“笔”这个发音和字形,所指就是“笔”这个概念(不是指你桌上的特定的某支笔,而是泛指用来写东西的工具)而我们学单词的习惯是中英对照,所以理解的顺序是:“pen”英语能指→“笔”中文能指→“用来写东西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