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当代年轻人容易出现的“聊缩力”现象,即让对话变得枯燥乏味的能力。文章介绍了“聊缩力”的形成原因,包括自我防御机制、压力超载和独特的聊天领域兴趣等。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聊缩力”可能带来的身心健康影响,如失去表达欲可能导致的社交抑制和心理健康问题。文章还提出了应对“聊缩力”的方法,包括培养“聊张力”、激发表达欲、通过写作和日记练习表达、分享喜欢的事物等。最后,文章强调了在感到疲惫或不想交流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聊缩力
聊缩力指的是一种让对话变得枯燥乏味的能力,表现为在聊天中回应冷淡或缺乏表达欲望。
关键观点2: 聊缩力的形成原因
聊缩力的形成可能与个人独特的聊天领域兴趣、自我防御机制、压力超载等因素有关。
关键观点3: 聊缩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长期缺乏表达欲可能导致社交抑制、心理压力、健康问题等的出现。
关键观点4: 如何应对聊缩力
可以通过培养聊张力、激发表达欲、写作和日记练习、分享喜欢的事物等方式来应对聊缩力。
关键观点5: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在感到长时间不想和他人交流、持续感到疲惫内耗时,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文章预览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聊最近的一个热词: 聊缩力——指一种让对话变得枯燥乏味的能力。 比如,无论一方多有梗、多热情地聊天,另一方只会回“哈哈”,或者发个“捂脸”表情包。 “聊缩力”高的人,又被称为人机、复读机、对话刺客、话题终结者。 生活中遇到这类人时,确实会感觉很扫兴,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我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不知何时竟也慢慢变成了“不会聊天的人”。 比如,无论是和熟人聊天,还是在网上,话越来越少; 别人和自己分享事情,不是故意不回应,就是不知道该回些什么,或者没有精力去深入聊天。 我意识到,原来自己正在一点点丧失表达欲。 网友@小文刀吃了啥 发表的帖子《成年人的痛苦,是从失去表达欲开始的》,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强烈共鸣: “上学那会儿,写东西对我来说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