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晋仁课题组关于DPANN古菌病毒的研究。该团队首次系统分析了全球病毒组数据库中不断扩张的DPANN病毒圈,揭示了DPANN病毒的多样性和新类群,包括7大病毒新类群,这些病毒与地球深部环境的共生古菌有关。研究阐明了DPANN病毒的感染复制和宿主互作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半自主复制、逃避宿主防御的策略以及参与宿主代谢干扰或资源竞争的机制。该研究还得到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DPANN古菌病毒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DPANN古菌是一类存在于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而关于其病毒的研究尚未详细。这项研究对于理解病毒与古菌的共生关系以及病毒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分析了DPANN病毒圈的多样性,提出了7大病毒新类群,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这些病毒在系统发育和同源蛋白组成方面与已知的古菌病毒相差极大,具有独特的病毒功能库。研究还揭示了这些病毒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包括半自主复制、逃避宿主防御的策略以及参与宿主代谢干扰或资源竞争的机制。
关键观点3: 研究的资助情况和发表信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的资助。研究成果以《Meta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viruses and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PANN archaeal superphylum》为题,于2024年10月24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北京大学倪晋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生吴宗治为第一作者。
文章预览
DPANN 古菌是一群基因组和细胞极小的多样化共生古菌,能够存活于多种极端环境。然而,作为病毒圈中的暗物质,感染 DPANN 古菌的病毒在分类、系统发育、功能库和感染机制等方面尚未得到详细的研究,这阻碍了深入认识病毒在古菌共生关系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晋仁课题组在 Nature Microbiology 上发表论文, 首次系统分析了全球病毒组数据库中不断扩张的 DPANN 病毒圈,深入揭示了未被探明的 DPANN 病毒组多样性,指出 DPANN 病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主要来自深层地下水、海底热液喷口等地球深部环境。 该研究提出了感染 4 个 DPANN 古菌门的 7 大病毒新类群,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命名(祝融、共工、后羿、女娲、后土、麒麟、谛听)。麒麟病毒和谛听病毒分别与纺锤形病毒和无尾二十面体病毒有关,其余病毒类群与尾状病毒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