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清华大学文科教授钱颖一关于中国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反思的文章。他认为中国教育在投入大、知识点掌握量广和均值高方面有其长处,但也存在把教育等同于知识的系统性偏差。他强调教育必须超越知识,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性。文章还讨论了创造性思维与好奇心、想象力的关系,以及价值取向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最后,作者提出了三条关于创新人才教育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教育的特点
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大,包括金钱、资源和时间的投入;知识点传授和掌握的量大面广,学生掌握知识的均值高。
关键观点2: 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
教育从认知到实践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即将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关键观点3: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替代通过死记硬背和大量做题掌握知识的人脑功能,机器可能替代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而取得的成绩。
关键观点4: 创造性思维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两者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挑战知识框架的作用。
关键观点5: 价值取向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价值取向的急功近利和短期功利主义对创造性思维有害,引导学生追求内在价值和非功利主义有助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观点6: 对创新人才教育的建议
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教育中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文 | 钱颖一,清华大学文科教授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 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我想,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