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张咏雪关于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在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劳动者影响的异质性方面的探索。文章分享了论文写作过程、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思考、研究方法上的思考以及投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论文通过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异质性处理效应分析方法(HTE)和因果树分析方法(CT)对技术处理效应的异质性进行了分析性讨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论文背景与缘起
作者在导师梁玉成教授的引领下,开始探索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相关议题。论文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作者参与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项目,关注自动化技术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
关键观点2: 技术的社会影响研究焦点
作者关注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劳动者影响的异质性,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异质性处理效应分析方法(HTE)和因果树分析方法(CT)对技术处理效应的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观点3: 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思考
作者重新思考了人工智能对劳动者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认为它可能重塑职业的需求结构,影响高技能劳动者。
关键观点4: 研究方法上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作者在论文撰写与修订过程中遭遇如何区分高技能劳动者与低技能劳动者以及如何有效估算技术处理效应所展现出的异质性特征这两个研究方法上的关键挑战。通过采用无监督聚类和因果随机森林等方法,作者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键观点5: 投稿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
作者详细分享了投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包括收到审稿人反馈、论文修订、以及校对阶段的经历。作者通过这一经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研究成果的呈现需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并表达了对导师和编辑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文章预览
张咏雪 用技术研究技术的社会影响 作者 | 张咏雪 作者单位 |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原文 | 点击阅读 非常感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让拙文《从自动化技术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者影响的技能异质性研究》有幸在2024年第4期正式刊出。同时,非常荣幸能通过作者手记分享论文写作过程以及自己在论文以外的思考。 论文的缘起 从硕士阶段起,我就在导师梁玉成教授的引领下,开始探索技术对社会影响的相关议题。在2018年参与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项目中,我紧随师兄政光景老师的步伐,关注自动化技术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该领域的一个小型研究。自那时起,我便对自动化技术的社会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持续关注这一议题。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两个问题:一方面,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