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警惕色情擦边“举牌”向未成年群体蔓延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6 18:2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关注未成年人涉足软色情“举牌”现象,涉及网络平台上出现的擦边色情灰色交易,特别关注违规“举牌”向未成年群体蔓延的问题。文章指出这类网络内容带来的危害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应从多层面着手,完善平台规则、强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等,构建起全方位的治理网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未成年人涉足软色情“举牌”涉及监管和教育引导问题。

文章关注未成年人涉足网络平台上软色情“举牌”的现象,指出这既涉及色情擦边内容的监管问题,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问题。

关键观点2: 网络平台上出现软色情“举牌”交易。

一些网络平台上出现软色情“举牌”的灰色交易,包括“胸举”“私举”等,要求未成年人做出挑逗性、性暗示的动作,严重扰乱互联网生态。

关键观点3: 未成年人涉足擦边“举牌”与心智特点有关。

未成年人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对不良内容缺乏认知,同时“举牌”门槛极低,对于一些想牟利的未成年人来说成为一条捷径。

关键观点4: 相关部门和平台需加强监管和审核。

文章指出,相关部门和平台需要更加清晰地界定违规“举牌”,建立未成年人内容创作者审核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提高鉴别能力,用技术手段进行精准识别。

关键观点5: 社会需多层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文章建议从完善平台规则到强化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等,构建起全方位的治理网格,确保未成年人彻底远离色情擦边“举牌”。同时加强公共舆论的健康审美倡导,帮助未成年人建立自我认同的多元路径。


文章预览

未成年人涉足软色情“举牌”,既涉及色情擦边内容的监管,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 ▲未成年人涉足擦边“举牌”,和这一群体的心智特点有关。图/网络视频截图 文  |  柳早 近些年,网络平台上出现了所谓“举牌”的业务,指的是主播手持写有特定祝福语、表白语或广告信息的牌子,在镜头前进行拍照或录制短视频。 这本是一种创意互动形式,却在逐渐变质,甚至延伸出一些擦边色情的灰色“交易”,而更令人触目惊心的,则是违规“举牌”向未成年群体蔓延。 据南方周末报道,如今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只需花费3-20元不等,就可以指定一名未成年人,在身体的隐私部位写上买主定制的名字或内容。若再加价10-30元,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 而所谓“个性化服务”,很多都已经涉及软色情。根据圈内黑话,这可能包括“胸举”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