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电气接触的相关研究,包括固定连接、移动接触、导通可靠性等。文章重点讲述了铜排搭接的方式,无论是满搭接还是半搭接,其接触电阻在特定条件下相差无几。同时,提到了导体表面的清洁工作、紧固力矩的控制以及标记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气接触的相关研究
文章讨论了固定连接、移动接触、导通可靠性等电气接触相关的研究,并提到了霍姆开创的电接触理论。
关键观点2: 铜排搭接的方式
文章重点讲述了铜排的满搭接和半搭接方式,并解释了有效搭接面与整个搭接面的关系,以及接触面积的影响因素。
关键观点3: 接触电阻的考虑
文章指出当铜排的搭接长度与厚度的比例超过5时,接触电阻趋于稳定,并且满搭接与半搭接的接触电阻在特定条件下相差无几。
关键观点4: 导体表面的清洁工作与紧固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导体表面清洁工作、紧固力矩的控制以及标记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保证长期稳定的接触电阻和低温升的关键。
文章预览
老生常谈的话题! 之前在网上看过很多文章已经讨论这个话题,我也来凑个热闹。 自从霍姆开创电接触理论以来,人们对固定连接(如导体螺栓连接)、移动接触(动静触头接触)、导通可靠性(低电压电流触头接触)等各种电气接触的研究持续不断,研究成果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个电器人,从刚毕业设计成套柜母排开始,一直到如今从事低压电器工作,一旦涉及到载流导体搭接,始终绕不开铜排是满搭接合适还是半搭接合适的争论,见图1。 图1 导体满搭接和半搭接 载流导体的搭接面从微观上讲,有效搭接面占整个搭接面的比例实际很小,我们看到好像是“ 面接触 ”,实际上是很多个微小的接触点在接触,电流就是通过这些接触点来流动,见图2。 图2 表面接触和有效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取决于触头相互加压的程度(即触头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