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宠物市场消费调查,发现宠物市场存在四方面突出问题。包括部分动物诊疗机构未依法公示证件和明码标价,存在价格欺诈;免费领养模式存在消费陷阱,领养协议中可能存在不公平条款;部分宠物机构存在违规充值等预付式消费问题,最高充值金额超过法定限额且退款困难;星期宠物问题成为消费痛点,商家推卸责任,消费者维权困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部分动物诊疗机构未依法公示证件和明码标价。
调查发现,有动物诊疗机构未按规定在显著位置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公示诊疗活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存在明码标价不规范问题。
关键观点2: 免费领养模式存在消费陷阱。
部分宠物领养店以免费领养为噱头,实际通过分期付费方式捆绑长期消费。领养协议中普遍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
关键观点3: 部分宠物机构存在违规充值等预付式消费问题。
调查发现,有宠物机构最高充值金额超过法定限额,且退款困难。相关宠物机构以收取预付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未按要求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
关键观点4: “星期宠物”成消费痛点。
约四成投诉涉及消费者购买的宠物短期内生病甚至死亡。消费者在购买宠物时要注意选择正规机构,签订书面合同,保留相关交易凭证,以维护自身权益。
文章预览
近年来 宠物消费相关纠纷逐渐增多 日前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开展宠物市场消费调查发现 宠物市场存在四方面突出问题 (授权图片) 问题一 部分动物诊疗机构 未依法进行证件公示和明码标价 ⭐根据《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应当在诊疗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和公示诊疗活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体验的24家动物诊疗机构中,有2家未在诊疗场所显著位置悬挂动物诊疗许可证及公示诊疗活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1家未公示诊疗活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根据《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有关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经营者应当及时调整相应标价。 本次体验发现,有4家动物诊疗机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