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定价存在成见,导致中资科技股陷入低估值之困。但随着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全球资本市场掀起价值重估热潮。文章分析了中资科技股估值困境的根源,指出应从绝对估值体系即现金流折现的角度去解析。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谁在抢筹中资科技股,包括内资和外资。最后,文章探讨了困境反转的逻辑,从长期低估到资金抢筹的原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定价存在成见,导致中资科技股陷入低估值。
文章讨论了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股的定价存在偏见,造成中资科技股估值低迷,显著低干美股科技板块的估值水平。
关键观点2: 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中资科技股的价值重估。
随着DeepSeek等中国公司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全球资本市场开始重新评估中资科技股的价值。
关键观点3: 中资科技股估值困境的根源在于分子端和分母端的双重问题。
分子端,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系统性低估;分母端,风险溢价的评估带有主观性,导致股权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观点4: 南向资金和外资都在抢筹中资科技股。
内资方面,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出现明显放大;外资方面,港元汇率走强,外资流入香港市场的趋势明显。
关键观点5: 困境反转的逻辑在于DeepSeek等引发的鲶鱼效应及全球资本的态度转变。
DeepSeek的突破引发了全球资本对中资科技股的重新评估,使得之前被低估的中资科技股得到重新评估和价值提升。
文章预览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 这句话随着《哪吒2》的火热而成为网络流行语。 近年来,海外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定价仿佛有某种成见,中资科技股陷入低估值之困。然而,随着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全球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轮对于中资科技股的价值重估热潮。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3.68%,万得中概股100指数累计涨幅为20.78%,均显著跑赢国际金价,领涨全球各主要指数及大类资产。 估值之困 近两年,在海外上市的中资科技股估值持续低迷,并显著低于美股科技板块的估值水平。 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自2023年5月之后的所有时间点中,其平均市盈率(TTM)水平均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在今年1月中旬,恒生科技指数的平均市盈率(TTM)已跌至20倍左右,而同期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估值达到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