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资源,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以传播学人思想,彰显学人精神,展现学人风采。联系、投稿、防失联可添加 xrscholar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學人Scholar

从财政史看国家危机:三个皇帝与财政的故事

學人Scholar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14 18:3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刘守刚教授关于财政史研究的见解和心得,通过三个财政史故事(空印案、太监收税、皇帝劝捐)来探讨国家转型与财政的关系。刘教授认为,国家治理需要严格的制度,但也需要一定的非常规权力来灵活应对。财政收入制度应有弹性,以向新增的社会财富征税。而官僚与皇帝的关系中,存在权力来源、利益共容和合作三个困局,需要通过引入民主制度、保障工商业者财产权和民众参与来打破这些困局,从而实现国家的转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家治理需要严格的制度,但也需要一定的非常规权力来灵活应对。

刘教授通过空印案分析,指出在帝国治理中,虽有正式制度的严密,但也需要君主在紧急情况下的非常规权力。

关键观点2: 财政收入制度应有弹性,以向新增的社会财富征税。

刘教授通过太监收税案,指出明清工商业发展,但政府未能有效征税,导致财政危机,强调财政收入制度应有弹性。

关键观点3: 官僚与皇帝的关系中存在权力来源、利益共容和合作三个困局。

刘教授通过皇帝劝捐案,分析官僚与皇帝在权力来源、利益分配和合作上的矛盾,并提出通过引入民主制度、保障工商业者财产权和民众参与来打破这些困局。

关键观点4: 国家转型需要打破官僚与皇帝的困局,引入民主制度。

刘教授强调,通过分权、人权、社会制约和任期制来打破领袖的困局;通过法治和正式税收制度来打破共容的困局;通过民主制度来打破合作的困局,从而实现国家的转型。


文章预览

学人简介:刘守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财政史、西方财政思想史、财政政治学。代表著作有《财政中国三千年》《打开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政治》《国家的财政面相》《中国古代治国理财经典阐释》《家财帝国及其现代转型》《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等。 本文系刘守刚教授在南翔书苑的讲座整理稿,经作者审阅。原题为《从财政看国家转型:三个皇帝的财政史故事》 我的专业叫财政史。其实财政史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学科,但在这两年也很有意思,开始有一点点热。 今天要分享的是我做“中国财政史”的一点体会。 刚才我说了,财政史在我们国家的学科当中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项目。虽然财政史小众,但财政很重要。 研究财政、从财政的角度去探索国家、探索国家的兴衰,这样的一个命题却很重大。 我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