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顾子明说
从大历史的角度推演国内外时政事件
今天看啥  ›  专栏  ›  顾子明说

中国不是日本

顾子明说  · 公众号  · 国际  · 2024-12-02 11:4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关于中国和日本的对比,作者之前曾担忧中国可能进入日本失落状态,但现在不再担忧。文章指出中日经济发展有相似之处,但两国在面对问题时选择了不同的解决之路。中国选择了“破旧立新”的策略,积极参与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日本则努力将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到极致。文章强调对照日本的情况有意义,但不能教条地套用其模式。中日两国面对的问题、政府的解决方案以及社会的应激反应都有所不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讨论中国和日本的对比

作者提到越来越多人拿中国和日本对比,指出两国经济发展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

关键观点2: 作者的情绪变化

作者之前担忧中国可能进入日本失落状态,但现在不再担忧,并指出两国面对问题时的不同解决策略。

关键观点3: 中国的策略是“破旧立新”

中国积极参与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来解决分配问题。

关键观点4: 日本的策略是专注于解决分配问题

日本努力将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到极致,重心不在于继续发展,而是专注于解决分配的问题。

关键观点5: 中日情况的差异和危险收益机制的不同

文章强调中日两国面对的问题、政府的解决方案以及社会的应激反应都有所不同,理解错了药方可能会付出代价。


文章预览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网络大V们喜欢拿中国和日本做对比,也有很多朋友问我对此怎么看。 政事堂在两到三年前,的确也曾非常担忧中国进入日本失落状态的,大家看文章的时候也能发现,那段时间我的情绪也不是很高。 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政事堂就不再担忧进入日本模式了。 诚然,中国是进入到了跟日本当年的十字路口,有着很多相似的经济数字与结构。 但这种相似,仅仅只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每一轮产业发展到尾声,引领本轮产业发展的几个国家,都会进入到这个位置,并必须要对这些问题,选择一条解决之路。 而中国这一轮并没有选择跟日本80年代后走同样的道路。 日本的路线是“补锅”, 是在美国的打压与内部的结构问题下,放弃继续引领信息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转而努力将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到极致,重心不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