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近期环评领域的变革,包括多地取消多个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表,以及优化环评分类管理的试点。文章还提及了环评审批的AI时代以及环评人的职业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国试点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取消部分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表。
四川遂宁、陕西宝鸡等地陆续出台文件取消多个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表。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旨在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报告质量。
关键观点2: 回收审批权。
除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环评的建设项目外,其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原则上应由地级市(市辖区)的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审批项目环评。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原则上仅可将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的具体工作授权给区县生态环境部门。
关键观点3: 探索AI环评。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等四个试点地市(区)开展环评文件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推进环评文件质量提升。
关键观点4: 对可能存在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项目收紧审批,减少行政审批,减轻企业负担。
国家层面取消部分环评报告表是推动“放管服”的一环,旨在提升报告质量。对于可能存在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项目,审批将更为严格。
关键观点5: 环评人的职业前景与个人规划。
文章讨论了环评人的职业规划和前景,包括转行和继续从事环评工作的可能性。作者还提到了环评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磨练技术。
文章预览
最近环评人的朋友圈可热闹了,先是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篇《 全国试点!杭州环评审批迈入AI时代 》引爆流量,接着是 四川遂宁 、 陕西宝鸡 等多地陆续出台文件,取消多个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表…… 一时间,“失业了”、“改行吧”、“组团要饭”……充斥着整个环评圈。 其实,“优化环评”并不是什么新现象,现行的《分类管理名录》虽是2021年版的,但较小编入行时,已经多次“压缩”。环评,一直在“减量化”。 去年,生态环境部发布《 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 》(环环评〔2024〕65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整体要求概括如下: 一、回收审批权 1、除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环评的建设项目外,存在重大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项目环评原则上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各省份可因地制宜对特
………………………………